新华全媒+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看点
由世界顶级建筑团队设计、历时4年多时间建成的北京艺术中心、北京城市图书馆、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27日下午集中对外开放。开馆之际,记者走进这三大建筑一探究竟。
赏建筑之美 科技赋能智慧体验
北邻大运河,遥望北京市行政办公区,地处绿心公园……走近三大文化建筑,城市副中心引森林入城,在森林中建设市民中心的清新之感扑面而来。
拾级而上、登高俯瞰,三大文化建筑汲取运河文化元素,通过现代与传统交融的设计理念,用建筑之美定格大运河这一流淌千年的中华文脉。
这是12月16日拍摄的北京艺术中心。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
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陈宏达介绍,三大文化建筑中,包含音乐厅、戏剧院、歌剧院的北京艺术中心又名“文化粮仓”,形似古粮仓和漕运货船;北京城市图书馆外形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符号“赤印”,内部山林结构营造“枝开叶散”意境,宛若“森林书苑”;北京大运河博物馆“巨帆扬起”,如“运河之舟”破浪前行。
步入三大文化建筑,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开创多个“之最”。在拥有国内最大、功能最全沉浸式扩声系统的北京艺术中心,音乐厅与国家大剧院体量相当,每处吸声孔洞精确到毫米级。当器乐奏响,所有造型体都是声音反射器,如同坐在巨型音响里。
这是12月25日拍摄的北京艺术中心歌剧院内景。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
在以16米玻璃幕墙为衣、144根银杏造型立柱为梁的北京城市图书馆,内部建有世界最大单体图书馆阅览室、国内藏量最大智能化立体书库、国内首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。
“小图小图,请问元宇宙阅览区在哪?”北京城市图书馆门前,读者可向AI数智馆员查询服务信息。拥有超过700万藏书的立体书库虽“书海浩瀚”,但技术加持亦可精准取书;依托智慧桌面,读者可个性化定制“专属书灯”,甚至享受“送书到桌”服务……
文化盛宴启幕 运营计划发布
根据总体运营计划,2024年伊始,三大文化建筑开放面积将达80%,春节前将达近90%,上半年基本实现全部区域开放。眼下,一批优质展演活动已从北京城市中心区来到城市副中心,公众可第一时间“尝鲜”。
“北京艺术中心体量与国家大剧院本址相当,可实现演出剧目同步上演、无缝衔接。相较大剧院的‘综合性’,艺术中心更突出‘现代性’。”北京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负责人江涛说,这里将更多引入音乐剧、现代舞、先锋戏剧等现代艺术门类,打造年轻的文艺生活聚集地。
这是11月14日拍摄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外观。新华社发
北京城市图书馆用“惊喜服务”为开馆“造势”。例如,在北京市率先提供读者证免押金办证服务,供读者免费外借的图书、期刊、视听光盘等达30万册件;向北京市新生儿免费发放第一张读者证、第一本书、第一份书单、第一张书签,用书香礼物伴随孩子成长等。首都图书馆副馆长谢鹏介绍,北京城市图书馆将每年开展1000场以上文化活动,大力营造“全民阅读”“终身阅读”学习氛围。
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做足运河文化传承、展示、体验功能。基本陈列区“京华通惠运河永济——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展”是“必打卡”展览,1000余件“会说话”的文物、艺术品将从春秋时期运河肇始讲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。
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外景。新华社发
首都博物馆副馆长谭晓玲介绍,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还将推出运河沿线地区的曲艺、演艺等文艺展演活动,在近2000平方米文创空间内推出8大类超过300种纪念品,让公众“把运河文化带回家”。
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互惠同享服务
北京是千年古都,历史底蕴厚重、文化资源“量大质优”。在城市副中心新建三座文化建筑,既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具体实践,也将依托城市副中心区位优势,推动公共服务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享。
游客在城市副中心停留三天,将获得怎样的文化体验?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勾勒出一条“心动路线”。
这是12月25日拍摄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内景。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
“第一天,游客可以游览北京环球度假区,晚上到北京艺术中心看演出,夜宿城市绿心公园主题酒店;第二天,上午可去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观展,下午去通州燃灯塔所在‘三庙一塔’参观,晚上坐游船享运河夜景;第三天,早上在西海子公园晨练,上午去宋庄艺术小镇逛市集,下午到北京城市图书馆沉浸书香……”胡九龙说。
梦想照进现实,盛宴大幕掀启。览运河文化古今同辉、见“未来之城”生机勃发,“文化粮仓”“森林书苑”“运河之舟”惊艳亮相,喜迎四海宾朋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